读书的时候,学习《基础会计》中的存货科目,其中有一条是会计人员对于低值易耗品核算除了做会计凭证之外,还要登记备查簿。
那时候手工账,对于存货其他科目(库存商品、产成品等)都是要登记数量金额明细账。
但对低值易耗品单独有这么一条规定,给人直观的感觉是备查簿的重要性低于数量金额明细账。
事实也证明,会计做低值易耗品备查簿的寥寥无几。
工作之后,发现各个部门都有自己记录的台账(会计眼中的备查簿),只不过属于部门(或个人)私产,很少拿出来共享。
各个部门的台账也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记录的,依据也是各类业务单据,其中大部分单据中的一联是传递给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的。
所以会计账的附件不仅仅是发票和银行流水,还有大量的业务单据。
但是这么多年的会计信息化做下来,对于规模不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能真正传递给会计的业务单据也就是采购入库单,且还不及时,经常是付款的那一刻才给会计。
并且我们的会计也认为这些是正常的,多给一些业务单据还拒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时间久了,没有需求,一些业务单据也逐步没有了,比如项目领料,仓库直接拿着项目清单勾选,连领料单都省了。
久而久之,会计账在公司内部彻底沦落到只是为了报税使用。
一方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都觉得财务没什么用,连数据都搞不准;另一方面财务整天担心如果税务查账该怎么办?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所有的会计数据都需要有业务单据作为依据(理论上是清楚的,操作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实际上,业务单据是连接业务台账和会计账的重要桥梁,双方都有记录,定期对账,账账相符,会计账的数据在公司内部就有用了。
财务只要有耐心,一项项业务单据规范起来,能做到每月与相关部门对账,根本不用担心税务查账。
当财务能做到每月与相关部门对账,各个部门的业务台账与会计账关联起来,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都得到了保障,做决策分析就不怕误导。
甚至财务部门可以帮助业务部门做一些分析,此时各个部门都会觉得财务有用,能帮到他们,财务在公司内部的重要性也逐步得到提升。
来源:公众号:民企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