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对数字不敏感,所以无法从事会计工作,有人自嘲,我虽是会计,但我对数字还是没有概念,总是记不住自己经手的数字资料。本期大鹏说说会计与数字那些事。
先说两个故事。
大鹏的朋友大D在一家企业担任财务负责人,有一次,上级公司的领导到大D所在企业调研视察工作。按照惯例,由大D所在企业的老总向领导汇报工作,当然,汇报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业务开展情况、人员管理情况以及经营情况等,免不了涉及一些数字。在企业老总汇报结束后,上级领导随口问了几个问题,其中就涉及到企业资产规模、应收账款余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数据,由于老总对这些数据不熟悉(汇报时主要汇报了营收和利润等经营数据)或者过于紧张,一时回答不出来。这时,坐在旁边的大D准备开口替企业负责人回答,但是,一同参加会议的财务主管,却抢在他前面报出了数据,虽然数据并不准确,但避免了出现冷场和无言以对的尴尬。财务主管回答后,大D当时准备纠正一下财务主管的答案,但鉴于财务主管报的数字与正确数字的差异不算太离谱,更重要的是担心给上级领导留下内部人员不熟悉企业经营数据的不良印象,所以还是强行忍住了纠偏的冲动。大D告诉大鹏,其实,事先他对此次会议也提前做了一些准备,但在这种比较严肃的场合,考验的并不仅仅是业务能力,还有临时应变适时救场的反应,这个时候,内容可能并非大家最关心的,形式才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大鹏的朋友老M所在的公司招聘了一名总账会计,主要负责公司的报表编报工作,但这名会计人员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却总是出错,每次报表提交到集团总部以后,都会因或多或少的问题被退回来要求更正后重新上报。为此,老M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强调编报时的注意事项,但是这名总账会计所犯问题却依然如故。有一次,集团总部召集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开会,在会上,集团总部负责管理会计报表的人员专门就老M公司报送报表屡次出错问题对老M公司进行了点名批评,作为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老M深感郁闷,后来此事被公司老总知道了,不明真相的老总对老M又是一顿批评,老M心里更是难受之极,却又无可奈何,这个“锅”他不背谁来背呢?老M告诉大鹏,这名总账会计是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到公司工作已经八个月了,他想不通为何带着她编报了近八个月的会计报表,怎么还会出现报表编报问题呢?
两个不同的故事,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作为会计,你对数字敏感吗?
有人说,只有对数字敏感的人才适合从事会计工作,也有人说,因为我对数字不敏感,所以不适合从事会计工作,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大鹏认为,不论你对数字是否敏感,但是只要你有责任心,对所从事的会计工作上点心,一样能把会计工作做好,反之,即使你天生就对数字敏感,但是做事却马马虎虎,对所从事的会计工作不用心,其结果可想而知。
大鹏认为,会计人员对待数字,要具备三“心”。
一是要有“责任心”。会计人员从事的财务工作直接与“钱”相关,不容丝毫马虎,会计人员编报的会计报表涉及的财务数字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即使数字差一点,金额看似不大,但影响却很恶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即是此义。
二是常怀“细致心”。如何判别一名会计人员是否合格或胜任岗位工作?无它,看其工作“细致”是否,粗心大意、马虎的人不适合从事财务工作,会计人员对待经手的业务要慎重,做事要严谨,这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必备要素,细致与否的表现之一就是数字是否准确。
三是遇事“多用心”。“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要多用心思考,如果对自己经手的数字可以做到非常熟悉如数家珍,那么至少你在他人眼里还显得专业,反之,如果对自己经手的数字过目即忘,你还算得上一个靠谱的会计吗?
有人对数字天生敏感,有人对数字毫无概念,无论你属于哪种情况,但如果你选择从事财务工作,还是希望你能具备“三心”,成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
来源:大鹏说会计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