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建“四位一体”管理会计框架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11/23 11:00:28

宝钢集团的管理会计框架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本方法,以成本管理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形成的四位一体结构。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宝钢集团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接战略与运营,综合运用成本管理工具推进精益成本管理,通过三权集中和三维监控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成本竞争力。

在管理会计框架指导下,宝钢集团推动其成本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管理会计的应用也为宝钢实现其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宝钢管理会计实践历史

  宝钢管理会计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2年),以基层管理为主、全面预算管理酝酿阶段。

  宝钢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期。适应历史潮流,宝钢在建设初期就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成套技术、设备和管理软件。1985年投产伊始,集团就从日本引进作业长制,采用“以作业长制为中心、以计划值管理为目标、以设备点检定修制为重点、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五制配套管理模式,来适应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管理需要。

宝钢集团:建“四位一体”管理会计框架
宝武钢铁集团

  1991年,宝钢二期工程顺利建成,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诸如功能庞大、机构众多、资源配置机制复杂、管理中心分散等管理问题,并且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中的比重加深,企业面临一种全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原有的作业长制管理模式倾向关注企业基层管理,缺乏战略管理观念,已经很难保证各部门按照企业总体意图经营管理,要保证设备高质、高效运转更是不可能。

  集团急需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时,决策层正式提出管理要以财务为中心,确立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全面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第二阶段(1993-1999年),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应用发展阶段。

  1993年初,宝钢财务部设置了经营预算部门,正式开始全面预算“演习”,在总结预算管理推行经验的基础上,1994年,正式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同时,宝钢自筹资金进行的三期工程也开始建设。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一般的分批结转制度已经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宝钢是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的钢铁生产企业,各项消耗指标趋于稳定,具备了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的条件。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宝钢集团决定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实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1997年,宝钢集团与IBM合作,开发了产、销、存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该系统全面确立了以用户为主的开发理念及开发方法,建立了以财务为中心的业务整合管理理念,大大增强了宝钢管理系统的实力。

  1998年,宝钢与上钢、梅山钢铁联合重组。重组之后,宝钢集团确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在目标导向下,在整个集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经过七年的探索和改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已成为各个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很多钢铁子公司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符合各自内部生产经营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全面财务管理体系成熟阶段。

  2000年6月,宝钢三期工程全面建成。经过三期工程的建设,宝钢总体工艺技术及装备都达到较高水品,成本优势明显,企业盈利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时,宝钢提出了精益化管理的设想。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到2003年,宝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本方法、以标准成本管理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全面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宝钢集团:建“四位一体”管理会计框架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