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11/16 11:10:15

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 、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所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

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作业成本的实施必须目标明确,即决策者如何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

实施范围是作业成本的实施的部门,作业成本可以在全企业实施也可以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施。

为实施作业成本必须组建作业成本实施小组,小组由企业的领导牵头,包括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以及相关的人员。

2. 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过程,以及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作业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5. 作业成本运行

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7.采取行动

针对成本核算反映的问题采取行动。如提高作业效率,考核组织和员工,改变作业的执行方式,消除无价值的作业。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