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花集团”)是一家致力于做高端食用油引领者的民族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集团现拥有37个生产基地,横跨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等多个行业。
为应对快消品行业普遍面临的增长乏力问题,鲁花集团提出了渠道下沉的快消品战略手段,通过开办分支机构、细化经营渠道,让渠道覆盖三四线城市,以保持整个集团的业务增长以及渠道细化。
梳理财务职能,满足发展需要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鲁花集团基层渠道的建设开始对财务部门有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更加精细化,财务要深入业务;人力跟不上扩张速度,财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平台需要统一,数据需要集中,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为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鲁花集团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的过程中要求财务的某些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规划,传统财务有两大基本职能:监督和核算职能。而鲁花集团通过财务共享系统将财务重新划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财务服务组织架构、梳理优化财务流程、制订完善财务制度等环节逐步落实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从而最大程度量化企业价值。
鲁花集团对财务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层。基础核算是作为集团的统一管理。业务财务重点是在于沟通和交流,通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从数字发现、数字改变到最终的数字验收,实现整体经营数字化管理,包括收入管理、分子公司的财务政策和制度的管理。战略财务主要是战略目标的控制和最后的评价,使得整个集团决策真正围绕价值创造进行相应的管理。
规划业务流程,提高结算效率
财务共享中心项目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将部门与已有的报销流程、业务流程进行衔接,并在过程中实现创新,提升财务保障效率,解决财务风险问题。与建设传统IT项目不同之处在于,鲁花集团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引进新的业务流程规划,让整体结算效率和企业整体效率更高,以此提高财务结算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在组织人力设计方面,鲁花集团基于不同业务性质,通过业务分析法、数据测算法、对标评测法等方式计算共享中心内需要的各岗位人数,进行人员外聘或者内部调整,从而满足编制。
在业务流程设计方面,鲁花集团引进新的业务流程规划进行管理,通过业务流、影像流、实物流最后能够很好地进行支付,要求数据互通,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其中,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的应用,在报账审批、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票据档案、报表出具等环节中为提升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带来一系列改变。
在信息系统设计方面,鲁花集团在决策层、管理层、专业操作层和业务层面实现包括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进行会计计算等业务财务一体化。
为了保持未来长效运营,鲁花集团还设立了一个关注自己岗位效率的部门,通过人员管理、服务管理、标准化管理、绩效管理、知识管理、质量管理等进行内部管控,保证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服务。在中长期规划上,鲁花集团设计共享中心未来发展方向,囊括规划建设期、试点上线期、稳定推广期、持续发展期四大阶段。
建设共享系统,减少处理成本
早在2006年,鲁花集团就实现了集团、公司一套账,集团一体化使得企业可以查询每一种资产在全集团的分布情况,可以从集团合并报表联查到子公司的报表、账薄、凭证、原始单据。信息化将财务基础管理与业务基础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各项基础工作的单据流程规范化。
目前,鲁花集团财务共享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电子报账、共享中心、银企互联、电子档案五大板块,整个系统功能涉及费用类报账、合同管理、采购类报账、应收报账、收款认领、资产管理、电子影像、共享中心任务池等,可通过不同板块功能全面提升财务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减少处理成本。
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鲁花集团将部分财务人员集中到了共享中心,减少了总体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将出纳集中到共享中心资金组付款,减少出纳人员,降低资金风险;规范财务基础数据和操作规范,财务数据质量得到提升;通过共享任务池的操作,让财务审核更加规范,减少财务漏洞的产生;为将来的业务扩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而财务共享实施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管理风险,囊括组织架构风险、人员转型风险和心理变化风险;战略风险,囊括业务范围确定风险、选址策略风险、实施方法风险;技术风险,囊括IT系统优化风险、流程风险、业务变更风险。
未来,鲁花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是财务核算的中心、资金管理的中心,更将是企业财务数据的中心。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大数据的支持,所有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通过系统获取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给集团的领导,使决策更加高效;口径一致的数据支持集团内同类企业进行信息的对比,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问题。同时,更为全面完整的数据能够进一步支持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助力企业开展管理会计体系深化建设。
来源:财资一家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