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研发成本管理难题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8/12 11:33:30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研发等死,研发找死”,这是企业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企业或主动或被动进行转型的大环境下,所面临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种状态,并通过研发成本的有效管理,让研发助力于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研发成本管理目前处于怎样的状态

对此,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周一虹认为,高质量发展对中国经济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高质量供给不足。高质量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在此前全球近一百年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实际上是引领产业革命与产业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始动力,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给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创新意味着企业需要进行研发。企业的研发不仅包括“硬科技”方面,也包括所谓的“软科技”。硬科技是指如芯片技术、电池技术等产业中一些硬的核心技术,软科技则包括商业模式、商业规则、系统化改造、组织结构变革等。这些研发活动都要求企业投入资金资源,从管理会计角度来看,这就构成研发费用和研发成本。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不研发等死,研发找死”。前一句话很好理解,不进行研发的企业会被淘汰,后一句则是指如果研发成本不能有效管理,或者其与研发目标不能达成一致,企业将会出现很大的风险。企业如果采取创新战略,尤其是研发一些关键性、具有全局突破性的技术,很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研发成本将会非常高。而在很多情况下,研发可能又是企业决定性的出路。在这种状况下,研发成本管理就变得非常关键。但根据我多年在科研领域工作的经验。目前,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对于研发投入的绩效评价尚没有非常具体、有针对性的方法。

破解研发成本管理难题

企业如何有效管理研发成本?

周一虹认为,研发成本的管理,首先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比如,一家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创新驱动,而且是原始创新,即要创造出在本行业、本领域具有原创性的知识产权,那么,其必须要有大量的研发支出来支撑。而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区分战略实现的不同阶段,并在这些阶段对不同的研发活动采取不同的策略,对研发支出进行分析与管理。

例如,是否需要对某一原始创新持续投入,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本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战略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研发活动与企业战略目标吻合度的判断。如果研发符合企业战略,但其他资源配置上不能给予保障,则要慎重考虑研发是否开展,或者是否需要在某个适当的阶段停止研发;而若有足够资源保障,则应该持续下去。同时,企业要能够容忍失败,因为原始创新的成功概率我们都无法准确预计,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决策层进行多次判断和调整。

研发成本管理目前大多和项目管理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我们的研发活动,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是通过项目管理模式来进行的,而对于项目管理中的研发成本管理问题,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

企业应关注研发成本管理中的哪些问题?

周一虹认为,对于研发成本和研发费用的分析和控制,关键在于分析。我们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分析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是分析研发活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相关性,即研发是否必须进行、这种必要性可达到哪种程度。若非研发不可,这就意味着研发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我们在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给管理者提供明确、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其次在研发成本管理包括人员费用管理方面,如果是国家财政资金支持项目,要进行符合相关法律政策及管理规定的强制性要求的分析。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对于原创性研发项目,政府会给予大量财政资金等支持,但同时也会对这笔资金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所以企业对这部分经费的分析要把握住政策性原则。

最后是要将研发成本的管理与研发周期结合起来。研发一般分为设计、实验、中试、批量或者规模化生产等不同的阶段,在项目管理不同的阶段或者研发活动的不同生命周期中,费用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研发活动的性质和阶段来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破解研发成本管理难题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