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会计人员职业发展的SWOT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8/6 9:13:51

会计在医院是小众的存在,通常占比5%左右,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略有不同。公立医院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是其核心业务。会计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财务管理责任,在全面预算、成本核算、基建财务、经济合同、价格和医保结算等管理中发挥作用,为业务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保障,财会工作繁杂但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在院内受重视的程度普遍不高。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和行业趋势之下,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增知强能,跟上新步伐。然而实际工作中,受职务晋升空间有限、知识更新压力大、薪酬待遇低水平、月初年末加班多等因素影响,会计人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乃至职业倦怠,需要会计人员加强自我调适和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改善。

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局限性

会计职业发展通常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职务晋升,即走管理岗位;另一个是职称系列,即走技术职称。

  随着三级医院全面设立总会计师岗位,会计的进阶之道从低到高一般为“会计——班组长——财务部门副职——部门负责人——总会计师”五级。按照职称报考的要求,本科毕业的会计在4年内可报考中级,中级满5年后可报考高级。正常报考并顺利通过的情况下,职称的进步幅度应该在职务晋升之前。因而,在考虑职务晋升时,职称的因素通常不是主要因素,而关键在于会计的能力素质以及是否出现职位空缺。

据公开信息,某市15家三甲医院总会计师平均年龄45岁,设若总会、部门负责人、部门副职按1:2:1设置(财务和审计部门负责人各1人),且较高级的职务年龄也较大,以60岁退休计,那么总会在任职的15年内(含其他总会在该院的交流任职),较低岗位的人员理论上难有晋升空间。

关于职称系列,取消会计证后会计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四级。以本科22岁毕业为例,理论上27岁可通过中级职称考试,33岁可通过高级评定,39岁后可申报正高级职称。但实际上,职称与职务是有一定匹配关系的。如,通过高级评定如果不在主管会计或部门副职以上位置将无法落实职称待遇;申报正高级职称通常要求至少担任三甲医院财务或审计部门负责人,且有论著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等要求。因而,无法担任部门负责人的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在取得高级职称后,可能会面临长达近20多年的职称平台期。但同步入职的医生在副高、正高之后,还可以有知名专家、院士等更高的追求,当然这与不同职业的技术含量和贡献程度有关。

公立医院会计人员职业发展的SWOT分析

对医院会计人员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对医院会计人员进行SWOT分析就是通过分析深化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运营环境的变化,结合会计人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会计人才利用发展机会,提升个人素质寻求良好职业前景的策略。

一是优势(Strength)。熟悉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了解医院经济运行情况,洞悉医院数字资产和运营“大数据”;职业稳定,人员流动性小;医院普遍高学历,新入职会计的学历也水涨船高;日清月结,规矩意识强。

二是劣势(Weakness)。窗口性岗位多,视野较狭窄;管理层级和管理岗位较少;

会计工作技术含量弱,天花板低;管理会计思维和战略思维缺乏;存在职业懈怠,服务质量不稳定。

三是机会(Opportunity)。国家卫健委实施卫生健康经济管理人员“335”能力提升计划;总会计师岗位的普遍设立,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正高级会计师的设置拓展了会计职称空间;一些地方试点事业单位管理岗等级晋升制度,为医院会计管理岗位职级晋升打破“天花板”带来希望;会计交流和挂职锻炼机会增多。

四是挑战(Threaten)。随着关于医院运营、预算、内控、成本、价格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新要求密集出台,会计人员需要熟悉新政策,掌握新工具,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改变会计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部分会计岗位将被压缩或替代;医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规模约束和运营压力下,要求会计人员提高管理素质和业务技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总会计师,岗位竞争激烈;节假日加班较多,服务窗口压力较大等。

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发展的策略

对照以上会计人员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变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构建以下SWOT分析模型(附表),整合S-O、S-T、W-O和W-T等策略,从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以下促进职业发展的思路。

综上,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医改的不断深入,会计职业的低技术性和易替代性特征愈发明显,在医院以此为终身职业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并付诸努力,避免平庸化和边缘化。同时,要保持职业警惕,远离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岗位和职称阶段出现的职场“舒适区”。在入职后应抓住头5—10年的黄金上升期,争取尽快取得高级职称。其后应加强多岗位锻炼,培养复合型工作能力,在负责部门工作后向正高级职称努力。同时,积极主动参加多种能力培训计划,为冲击总会计师岗位作准备。

一是会计人员应强化忧患意识,做职业发展的明白人。定制结合自身实际、契合医院发展的职业规划。辅以终身学习计划,尽快完成职称要求,打好职务晋升的基础。职称考试应早动手,越拖越被动。鉴于注会报考门槛较低、学习周期长,且注会资格可报名总会岗位,建议医院会计人员积极参加注会考试,丰富知识结构,保持学习惯性和成长压力。

按照所要晋升管理岗位的素质要求制订成长计划。以岗位需求倒推提升路径,缺啥补啥,补齐短板,确保在与本部门或在社会公开竞聘中拥有优势,取得胜势。对基层会计而言,要争取尽早突围担任高一级的管理职务。

适应形势变化,着力向管理会计转型和业财融合进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财务会计不转向管理会计将面临转失业的风险。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瞄准医院核心业务和数字化趋势,财务工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保持阳光心态,将平台期作为职业发展的积累期,在职务和职称追求之外,提高政治素养,提高办事能力,提高生活情趣,丰富人生阅历。

二是相关管理者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安排,做会计职业发展的引路人。卫健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储备,健全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基层会计人员的管理素质和大局观念,将高质量、复合型的人才推荐和选拔到合适的岗位。

医院安排院内部门间的岗位交流任职,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推荐年轻会计挂职锻炼,按照总会计师的要求和目标培养本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构建合理的经济管理人才梯队。

财务部门关注所属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帮助新入职会计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推行项目管理方法和管理会计工具,培养运营思维,锻炼年轻队伍,储备骨干人才。

来源:医管新世界 作者:库晓峰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公立医院会计人员职业发展的SWOT分析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