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款的内部风险控制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6/28 9:33:08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中央部门单位2020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揭示,涉及往来款项管理不善导致的违法违纪现象非常突出。有3个部门16家所属单位违规将577.16亿元资金账外存放、大额提现或出借理财等。在对各具体部门提出的主要审计问题中,几乎所有部门均涉及往来款管理问题。

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是单位在职能履行及行政事业工作计划实施开展过程中,因业务需要产生的各种暂付预付、暂收应收款项或义务,包括行政事业收费产生的暂存应缴库收入、行政执法机关暂扣财物、具备监管职能的机构托管资金、合同保证金、职工因公暂借款等。

由于往来款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暂时不会形成收入、成本或费用,因此,很难通过单位损益类科目进行核验,具有一定隐蔽性。而且,往来款的管理与业务内容管理关系比较紧密,不仅涉及到财务资金收付,还涉及到业务权责义务的管理,因此,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根据近年来审计、纪检、巡视工作发现的问题,往来款的违法违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虚列往来,套取资金。通过往来款长期挂账,形成列支事实,套取财政资金,规避财经支出要求。

二是账外管理,亏空实物。对一些没有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或资产,不纳入会计核算,或通过账外账不规范记录,脱离监管,长期管理不善,形成亏空。

三是应收不收,流失资产。单位收益权利观念淡薄,对应该收取的收入权利不及时确认,没有催收机制,形成资产使用权流失。

四是虚假结算,挪用资金。利用往来款本单位实际无法进行支配使用的漏洞,偷梁换柱,私自更改银行结算账户,达到挪用资金的目的。


往来款的内部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

近年来,因往来款管理漏洞导致的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如某省工信厅财务人员以非税收入缴库名义,将数千万资金转入个人账户使用;某地市公安机关办案工作人员将暂扣非法网络赌博资金投入股市;某区县不动产登记部门工作人员私自收取购房人资金,偷逃应缴契税;某中央部门直属单位资产虚假入账……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制衡机制不足:往来款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位债权或债务,属于过路资金或资产;或虽属本单位债权或债务,但并没有形成与具体部门或个人利益相关联的考核机制,因此,大部分单位并不重视往来款的管理。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原因形成的往来款,历经人事变迁后,形成往来款管理风险。当然,以往来款名义直接进行资金转移形成小金库或非法获益,更是直接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

往来款属于内部管理风险高发区域,轻则形成闲置浪费,重则造成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往来款管理刻不容缓。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三十一条等均对收入、债务等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如对收入的要求: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七项举措

笔者认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的内部控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往来款管理不力导致的内控风险。从单位控制层面识别往来款管理风险,关注往来款管理关键岗位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二是加强往来款的预算管理。重点防范往来挂账列支的风险,建立往来款账龄管理制度,防止长期挂账。

三是严格合同控制。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明确收付义务的产生时间,便于及时确认权责。

四是警惕往来单位银行账户的合规性。防范不合理账户发生资金往来导致的风险。

五是定期对账,信息公开。财务归口部门要建立专门的往来台账,定期进行核对,并进行信息公示。必要情况下,要采取函证、电询等手段进行往来确认。

六是加强往来款的会计控制。往来款纳入单位账务处理,不得账外设账。尤其是对一些权力部门的暂管财物,要视同单位财产进行账务核算、盘点等。

七是建立内控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款项支付、合同登记、收入认领等环节的自动衔接,形成往来闭环,自动进行信息提醒、台账更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往来款管理并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往来款的产生往往与单位的业务管理紧密关联。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深入单位业务,合理设计往来义务发生与完成的流程节点。业务部门应当及时配合财务部门进行往来权利义务的确认。单位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往来款管理不当带来的风险隐患,通过内控体系的设计,科学制衡往来款过程管理,防范相关风险。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往来款的内部风险控制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