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化妆品的设计可以再简约一点,那一款化妆品包装盒的减震塑料泡沫可以小一点……”在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家化”)研发中心的六层,经常可以看到财务人员和设计中心的人员在一起商讨。
“用最简约实用的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最优体验的尽善致美产品。”上海家化首席财务官兼董秘韩敏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财融合在上海家化体现在两个环节,一个是在新产品的开发评审环节,财务人员根据同款产品大致测算出毛利框架;另一个环节是在新产品的上市评审环节,财务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模具的选用、参考订单量大小测算出单款产品的利润率。
“如今,在上海家化,财务已然成为业务的最佳伙伴。这缘于公司进行的全面数字化变革和转型。”韩敏表示,目前,上海家化全面拥抱数字化。她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把原来的流程进行数字化,而是一种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的一次重要变革。在此过程中,让员工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通过业财的标准化(财务数据标准化、语言的标准化等)与科技赋能,发挥财务的价值创造作用,为企业提供分析和决策支持,帮助组织实现高效运营,显得格外重要。
业务财务贯穿公司整个产业链
上海家化是中国美妆日化行业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香港广生行,至今已有123年的历史。从百年前诞生的获巴拿马世博会荣誉金奖的“双妹”粉嫩膏,到如今家喻户晓的六神、美加净、佰草集等十大品牌,“百年匠心,尽善致美”的初心一直未改。
6月11日,上海家化在股东大会上公布一组数据:2020年度公司销售费用同比下降8.73%,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3.48%,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1.34%,存货同比下降6.34%。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财报数据还能如此靓丽,得益于业财瓶颈的打通和数字化的大力推广。
韩敏介绍说,2017年前,上海家化的财务人员偏重于核算,很少开展财务分析。她带领财务团队,历经两年时间对公司的财务架构进行区分。目前,公司财务架构细分为业务财务、共享中心和综合支持部门三大体系,而业务财务贯穿公司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运营及管理。
从年度预算来看,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消费者洞察、成本优势、渠道变革、品牌策略等业务要素会紧紧地与下一财年预算融合在一起。业务财务会辩证地评估业务相关合理性,并最终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共同推进下一年的预算进程。
新产品的诞生与成长会贯穿整个产业链,也是业财融合的真实写照。从消费者洞察开始,业务财务协同业务部门一起看该品类的市场份额,测算能给企业带来的增量及利润,并协助完成品类毛利率设计,同时给出产品开发涉及的前期投入预估,如消费者测试、研发投入及模具摊销等,部分配方的结构调整也会最终影响到产品毛利率设计。
在新品开发前期,业务部门所需的诸多数据及对毛利率的合理判断,均离不开业务财务的专业支持。业务财务与业务及时沟通,信息的对称大大提高新产品开发的营运效率。新产品一旦投入生产,所有和新产品相关的品牌策略、渠道营销策略都会同步开展,业务财务此时会合理分解预算,并结合业务实质给出投入产出的预估,为新产品上市保驾护航。
近期,大宗商品涨价凶猛。为做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运营及管理、合理把控成本,在产业链上游,上海家化的业务财务会与采购及研发部门共同制定年度降本目标,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包装及原料的二元化、配方改良以及大宗原材料套期储备等。
在产业链中游,除上述新产品开发、年度品牌策划与推广,业务财务也会与品牌协同,关注爆品打造,重点关注不同品牌定位在不同渠道的收入权重布置、品牌净贡献表现等。对于流量的购买效率,也是费用使用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产业链下游,业务财务特别关注不同渠道盈利模型设计。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群,给予不同信用政策,帮助客户做大做强,以促进终端动销为宗旨,提高库存周转效率,为企业及客户创造更好的现金流量,互利共赢。
数据化转型围绕成本控制等展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进步,传统的日化行业正迎来新的挑战,整个行业的变化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数字化技术在日化行业经营和管理变革中所扮演的作用愈加重要。
上海家化“一二三”经营方针明确提出: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品牌创新和渠道进阶为两个基本点,文化、系统和流程、数据化,则是上海家化的3个重要助推器。上海家化的数字化转型由董事会自上而下推进,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韩敏告诉记者,上海家化的数据化转型紧紧围绕提升“品牌建设”“成本控制”效率展开,除了很久以前就完成的ERP管理,公司近期还完成“高管驾驶舱”“数据化驾驶舱”等业务层面工具。
“高管驾驶舱”能够及时呈现品牌和渠道的收入及利润结构,使产品创新、网点拓展、零售业务创新对收入和利润增量更加清晰可见;“数据化驾驶舱”会呈现品牌购买的流量漏斗,每次点击广告的费用(CPC)、每千人印象成本(CPM)和投资回报率(ROI)等主要指标,能够协助品牌选择最优的资源购买。
上海家化财务部的数字化始于2019年。“我们有3000多家经销商户。之前每年的促销返利活动都是靠手工计算,需要客户上传活动照片。负责的同事每年要识别几十万张图片,不仅费时,准确判断率还低。” 韩敏透露,现在依靠数字系统可自动抓取、上传照片,AI识别、判断门店活动是否真正开展促销活动。然后,财务部门根据建立的客户返利池,按节奏开展付款。
上海家化的数字化还助力公司精准判断经销商门店的装修改造。之前,公司的经销商门店3年就要装修,核算下来,每年的装修费用需要1亿元。现在,公司根据其门店的位置和半年的销售数据做数字化测算,如果达不到盈亏平衡点,门店的装修审批就不予批准。
“由此,我们每年的装修费用缩减到如今的3000万元。” 韩敏称。
变革融合提质增效
随着产品的多样化和购物的便利化,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特色和体验,一味的低价格不再是他们首选的目标。品牌核心价值建设、产品消费者功效认可、符合市场预期的价格定位,铸就品牌健康成长、合理利润空间的主要驱动力。
这和会计“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的“变革融合,提质增效”主旋律不谋而合。
上海家化董事长兼CEO潘秋生在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提出,2021年,公司将主动谋变,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全链路数字化营销生态。通过多渠道招募,利用用户留存的法律允许信息,对用户开展精准营销,吸引用户复购和交叉购买,搭建口碑炸裂的私域生态圈。
变革融合的目的是提质增效。韩敏介绍,2020年,上海家化完成公司收购项目Mayborn的再融资。“我们合理地利用国内外利差,每年至少帮助公司节约2600多万元。”
公司秉承“现金为王”的原则,严格控制信用政策,对于经销商进行定期追踪,帮助他们加快产品在零售门店的周转。对于优质的经销商,上海家化加快返利的下达,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和线下业务调整期纾困。对供应商,公司也会不断进行筛选,扶持优质的供应商做大做强。
此外,上海家化缩减库存量单位(SKU),简化公司的产品线,主动淘汰长尾库存,帮助经销商完成最终销售,并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爆品进行资源倾斜。
“系列举措使公司2020年末国内可用现金流量较2017年末增长44%,年复合增长率12.88%。”
韩敏透露,2021年,公司将围绕“简化”和“聚焦”两大关键词,与大数据平台协作,以消费者评价驱动产品研发,开展十大核心项目,包括创新爆品打造、佰草集复兴、毛利提存、库存管理优化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助力达成阶段性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会计报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