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将资金支付环节的授权审批作为预算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前述全面预算大控制观的逻辑,资金支付审批属于事后控制手段。因此,即便是考虑资金预算控制也需要通过事前、事中的方式进行控制。
事前控制
企业资金可以分为经营、投资和筹资三大循环。投资和筹资环节的资金收付节奏相对比较刚性。直接影响经营环节资金收付节奏的是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的账期政策。
应收账期账期是企业授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制定一个综合应收账期,分解至不同等级的客户群,并形成相应的授信审核政策。
同样,应付账款的账期政策也是倒逼采购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采购物资和供应商的分类,形成明细的应付账款账期政策以指导后期的采购商务谈判工作。
再进一步考虑,当企业处于扩张中时,不仅仅需要制定明确的应收、应付账期政策,更需要考虑企业的资金资源是否更够支撑企业的发展。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盈利企业也有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逼的风险。
事中控制
一是银行账户管理。对银行账户进行集中管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和撤销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同时,低于不需要使用的银行账户要定期清理,以降低银行账户日常管理和审计函证等相关的费用。
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可以选择有限几家银行进行战略合作,通过限制下属企业开户银行选择范围和明确资金归集比率等控制措施,加强与战略合作银行的业务关系。通过集中化的管理来取得跟战略合作银行的谈判筹码,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成本。
二是新客户准入授信审核及供应商账期谈判。在新客户准入授信审核环节,根据事前确定的授信政策对新客户进行资质审核,确定新客户的等级,并确定是否给与赊销,以及赊销的额度和账期。同时,还要定期对所有客户的授信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企业综合应收账款的平均账期是否符合管理层的预期。
在供应商开发和采购谈判环节,需要根据所采购物资的分类,明确应付账款账期政策,并综合价格、交期、质量、税点等因素,与供应商进行磋商,确保企业整体的应付账款账期符合年度预算的要求。
三是合同审批和滚动资金预算。合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经营、投融资和其他重大事项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都通过合同进行承载,同时,也是进行资金滚动预算的主要依据。
在合同审批过程中,首先需要关注应收应付的账期政策是否符合公司政策和前期谈判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合同条款制定收付款的计划,明确收付款的预计时间、收付款的条件、金额等。
在系统环境下,可以在合同审批流程中,增加收付款计划,审批通过后,由系统自动生成滚动的资金预算和账单。对于跨年度执行的合同,还可以由系统根据收付款计划自动生成部分下年度业务预算数据。这样的滚动资金预算比传统由业务部门每月填报资金计划的方式更准确和高效,也可以推动业务部门加强对资金回款的催收力度。
四是应收账款管理。有了滚动资金预算的支撑,业务系统或预算系统按照合同收款计划和逾期罚息规则可以生成账单,对应的应收账款金额、账期、已核销金额、未收回余额、逾期应计罚息和罚息的豁免和收取等信息能得到更好的呈现和跟踪。
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的对账和催收管理,按照逾期时间的长短分别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催收措施,保障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同时,在制定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时也应当考虑纳入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和坏账损失情况。
事后控制
一是资金支付审批。如前所述,资金支付审批是比较常见的预算执行控制措施。在实务中,通常会按照事项类别和涉及的金额建立明细的授权审批表,既要保障资金支付的安全,又要提高业务流转的效率。
在实务中,部门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和资金支付审批流程没有进行整合。一个业务事项在合同环节经过了层层审批,在资金支付环节还需要再走一次同样复杂的流程。从优化流程效率和提高控制效力的角度看,可以将控制重点放在合同审批环节中(因为合同审批属于事中控制)。通过合同审批后形成了资金支付计划,在每次进行资金支付审批时可以适当授权,减少审批环节,重点是对支付条件、支付时间(影响资金成本)是否满足进行审批控制。
二是银行账户监控。从防止和及时发现舞弊风险的角度看,企业,特别是集团总部,可以通过系统手段,实时对下属企业的银行流水进行在线监控,对于发现的不正常支付进行跟踪调查,最大可能减少资金支付环节的舞弊行为和违规行为,降低企业资金风险,加强资金预算的实时管控力度。
来源:力道会语 作者:谢 力
管理会计师CNMA是由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推出的管理会计证书项目,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师人才。